过度商业化下的退赛现象:樊正东案例分析
在体育界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近日,著名运动员樊振东、陈梦和马龙相继宣布退出世界排名和WTT赛事,引起了轩然大波。三位顶尖选手的退出,背后各有原因。马龙的退赛与其个人退役计划有关,而樊振东与陈梦则是对WTT新规“缺席比赛将罚款”的强烈不满。三人作为中国乒乓球的佼佼者,在国际乒坛也占据了重要地位。
从国内乒乓球爱好者和媒体的反馈来看,支持三位选手的声音几乎占据了主导。对WTT的质疑也随之而来,WTT被迫出面进行“解释”,称“缺席比赛罚款”是为了确保顶尖运动员的参赛,保障球迷能欣赏到高水平赛事。与此同时,国际乒联无奈成立调查组,表示将审查WTT现有规定。
表面争议在于樊振东提到的“官方未提前告知退赛罚款”与WTT的说法“之前未严格执行的旧规”。想要深入讨论这一问题,必须关注WTT本身。WTT,全称“WTT世界乒乓球公司”,是国际乒联于2018年成立的商业实体,掌握85%的股份,还有15%由一位神秘的中国投资者持有。
自2021年以来,WTT全面管理国际乒联的商业及赛事资产,目前的董事会主席是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、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。这一公司的成立,旨在商业化运作,通过举办赛事以赚取利润。得益于国际乒联的控股地位,WTT的“大满贯”赛事享有与奥运会、世乒赛同等的积分制度,同时与参赛资格相关联。
然而,有数据显示,WTT在过去三年里连续亏损。为了实现扭亏为盈,WTT需要举办更多赛事并吸引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,以维护其商业价值。根据公开资料,WTT在2025年之前已经设立了“四大满贯”赛事,包括新加坡大满贯、中国大满贯、美国大满贯和欧洲大满贯,同时全年举办的赛事也超过二十站。
比赛逐渐增多的同时,WTT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确保顶尖运动员的参与,以免赛事影响力被稀释。因此,以前未严格执行的“不参赛就罚款”条款被重新提出并开始严格执行。
然而,赛事数量不断增加,而运动员的精力却是有限的。在WTT组织的二十多场比赛之外,还有世乒赛、世锦赛、奥运会和国内乒超联赛等,像樊振东、陈梦这样的高水平运动员,几乎每月至少要参加两到三场比赛,全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。
体育赛事商业化被证明是“钱途光明”,不仅推动了项目普及,也提升了项目水平。虽然更多高水平赛事的增加对项目的发展有利,但这种高密度比赛的安排,却无形中剥夺了运动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比赛的权利,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无疑是一种压榨。
这样的状况表明,体育的过度商业化和资本化正在影响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。面对这种情况,作为体育行业的重要部分,尊龙凯时也呼吁更加人性化的赛事安排,以确保运动员的健康与竞技水平的提升。